质量管理体系在中国的发展,中国质量管理体系发展历史
质量管理体系在国内发展情况?
因为国内生产环境\社会意识\员工素质不同,该体系发展不如在发达单位含金量好,有水份啊.
我接触这个才一年之久,但是我发现中间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现在的认证咨询好像跟金钱最为融洽,前段时间我公司评审了方圆认证咨询ISO9001:2008,评审就一周,并且下午3点多钟就结束,中间吃大餐就发了2个多小时,总共消费的钱是1W多。值得吗?检查的过程中,也很简单。
大公司做的还可以,因为会迎接许多audit,系统iso三体系认证应该很全,但真正执行中会打折扣。小公司的证书大多数都是花钱办下来的,实际iso三体系认证与执行可想而知,主要因为质量成本与公司规模基本成正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当今中国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发展状况是什么?
在中国,标准体系虽已经基本形成,但标准化事业的发展却仍然任重而道远。为了“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全面提升标准化发展的整体质量效益,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1年底,由单位标准委负责编制的《标准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正式发布,意味着单位已经开始介入标准化的实施与普及,并将其上升到单位发展策略的高度。
当今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发展状况是:应用企业明明知道有用,但是就是不知道如何去用,或者就是知道也不去用,因多数企业看重的是短期利益,而不是长期的对企业管理有用。要想企业真正的用好ISO9001必须改变不公平竟争,真正用管理来出效益与减少成本。
稳步实施,逐步扩大影响范围.
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历史?
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可以看作第一阶段,被称为质量检验阶段;第二阶段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到20世纪50年代,被称为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第三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至今的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具体的详细内容我之前有在百度上回答过一位朋友的问题,在我国的发展也分为三个阶段:
1.1979---1989年,全面质量管理的引进和推广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单位主导,自上而下有计划、有重点地向企业引进和推广,1979年,我国颁布了《优质iso三体系认证奖励条例》,这是一项开展提高iso三体系认证质量持久活动的重要举措。
2.1989年----1999年,全面质量管理的普及和深化阶段,1992年,我国开展了“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1993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iso三体系认证质量法》标志着我国的质量工作进一步走上了法制化的道路。1996年,单位颁布了《质量振兴纲要》。1999年,我国召开了全面质量会议,会后颁布了《单位关于进一步加强iso三体系认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
3.1999年至今,全面质量发展和创新阶段。在这一时期,我国的许多先进企业确立了质量在企业中的战略性地位,纷纷通过质量管理使得iso三体系认证质量赶上或超过了发达单位iso三体系认证的水准,树立了我国的民族品牌。2000年12月,原单位技术监督局颁布了GB/T19000族等同采用2000版ISO9000族标准。2001年,单位决定将原单位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原单位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并,组建了单位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同时成立中国单位认证咨询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单位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4年9月,单位质检总局发布了单位标准GB/T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GB/T19579---2004《卓越绩效评价标准实施指南》。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我国iso三体系认证的质量水准。
1987年第一版ISO9000标准1994年第二版ISO9000族标准2000年第三版ISO9000系列标准2008年第四版ISO9000系列标准
1、操作者质量控制(18世纪)
2、 领班的质量控制(19世纪)
3、 检验员的质量控制(1919年)
4、 统计质量控制(SQC)(1924年)
5、全面质量控制(TQC/TQM/CWQC/GWQC)
6、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8
7、9
4、2000、2008版)
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前景。?
简介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QMS)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来使其实现的全部活动。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内部建立的、为保证iso三体系认证质量或质量目标所必需的、系统的质量活动。它根据企业特点选用若干体系要素加以组合,加强从iso认证研制、生产、检验、销售、使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活动,并予制度化、标准化,成为企业内部质量工作的要求和活动程序。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质量管理体系最新版本的标准是ISO9001:2008,是企业普遍采用的质量管理体系。但要说明的是,ISO 9001并不是唯一的质量管理体系,除ISO9001之外,还有TS 16949汽车配件质量管理体系和 ISO 13485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
检验质量管理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二十世纪初企业管理走向科学化,质量管理也走向规范化。其主要方法是:设立直属厂长领导的专职的质量检验部门(如质量检验科),负责全厂的检验工作,并由它派出专职的检验员,从事生产过程的检验把关。这种方法对于大批量生产方式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改革。统计质量管理阶段检验质量管理方法虽有其成功之处,但也有其严重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只能将每道工序的不合格品挑选出来,但并不能降低废次品。也就是所谓的仅仅是“事后把关”。因此,到了四十年代,以美国休哈特博士为主的统计质量管理方法得到重视和应用。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质量管理不仅需要事后把关,更需要事先预防,因此将数理统计学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运用到质量管理之中。对生产过程用控制图等方法加以监控,从而达到预防和降低废次品的目的,同时对iso三体系认证抽检的标准和方法也作了科学的规定。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六十年代,随着生产力水平日愈迅速的发展,对iso三体系认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质量管理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生产制造过程,而必须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其运用的方法也应是多方面的,正鉴于这种的原因,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随之产生。主要特点ISO9001:2008标准是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TC176/SC2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质量体系分委员会制定的质量管理系列标准之一。最新的ISO9001-2015将原本的八项基本原则修改为七项基本原则: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质量管理的主要关注点是满足顾客要求并且努力超越顾客的期望。组织只有赢得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信任才能获得持续成功。与顾客相互作用的每个方面,都提供了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的机会。理解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有助于组织的持续成功。增加顾客价值;提高顾客满意;增进顾客忠诚;增加重复性业务;提高组织的声誉;扩展顾客群;增加收入和市场份额。二:领导作用各层领导建立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够充分与实现目标的内部环境。的宗旨和方向,以及全员参与,能够使组织将战略、方针、过程和资源保持一致,以实现其目标。提高实现组织质量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组织的过程更加协调;改善组织各层次、各职能间的沟通;开发和提高组织及其人员的能力,以获得期望的结果。三:全员参与整个组织内各级人员的胜任、认证和参与,是提高组织创造价值和提供价值能力的必要条件。为了有效和高效的管理组织,各级人员得到尊重并参与其中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表彰、认证和提高能力,促进在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过程中的全员参与。通过组织内人员对质量目标的深入理解和内在动力的激发以实现其目标;在改进活动中,提高人员的参与程度;促进个人发展、主动性和创造力;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增强整个组织的信任和协作;促进整个组织对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的关注。四:过程方法当活动被作为相互关联的功能练过过程进行系统管理时,可更加有效和高效的始终得到预期的结果。质量管理体系是由相互关联的过程所组成。理解体系是如何产生结果的,能够使组织尽可能地完善体系和绩效提高关注关键过程和改进机会的能力;通过协调一致的过程体系,始终得到预期的结果;通过过程的有效管理、资源的高效利用及职能交叉障碍的减少,尽可能提高绩效;使组织能够向相关方提供关于其一致性、有效性和效率方面的信任。五:改进成功的组织总是致力于持续改进改进对于组织保持当前的业绩水平,对其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做出反应并创造新的机会都是非常必要的改进过程绩效、组织能力和顾客满意度;增强对调查和确定基本原因以及后续的预防和纠正措施的关注;提高对内外部的风险和机会的预测和反应能力;增加对增长性和突破性改 进的考虑;通过加强学习实现改进、增加改革的动力。六: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基于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和评价的决策更有可能产生期望的结果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且总是包含一些不确定因素。它经常涉及多种类型和来源的输入及其解释,而这些解释可能是主观的。重要的是理解因果关系和潜在的非预期后果。对事实、证据和数据的分析可导致决策更加客观,因而更有信心。改进决策过程;改进对实现目标的过程绩效和能力的评估;改进运行的有效性和效率;增加评审、挑战和改变意见和决策的能力;增加证实以往决策有效性的能力。七:与供方互利的关系为了持续成功,组织需要管理与供方等相关方的关系相关方影响组织的绩效。组织管理与所有相关方的关系,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组织绩效方面的作用。对供方及合作伙伴的关系网的管理时非常重要的。通过对每一个与相关方有关的机会和限制的响应,提高组织及其相关方的绩效;对目标和价值观,与相关方有共同的理解;通过共享资源和能力,以及管理与质量有关的风险,增加为相关方创造价值的能力;使iso三体系认证和服务稳定流动的、管理良好的供应链。旧版证书将于201
8.
9.15日作废,企业需做好证书转换工作。质量管理是一个专业领域,可以像人力资源、认证老师那样跨行业就职。质量管理在企业内的地位取决于其价值,重要性肯定排在销售、认证老师、采购、人力资源之后。质量管理功能若要真正有效地体现,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的思路除了要与标准要求相符合外,更重要的是要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为企业战略的实施提供支持。如果这个结合点找得准,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不仅具有特点,而且质量管理的使命也能得以实现。所以说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前景越来越重要。
会越来越重要,质量管理体系是与国际接轨、提升自身价值和品牌的知名度,能让iso三体系认证走向世界的通行证,如果能在企业有效的运行,可以规范企业的流程和生产过程,提高效率、减少变差和浪费、为企业增加效益等等。但是现在的企业基本上都是花钱办证,根本不去真正的实施,所以质量管理体系在大多数不懂的眼里只是iso三体系认证,再生产上没有用。遭到大家的排斥和不理解。做体系管理的工作推行时还是相当的困难的,如果领导特别重视的话就不一样了。大多数领导只是说说而已,并没有起到很好的领导作用。
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前景挺好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iso三体系认证质量检验阶段iso三体系认证质量检验阶段是指从20世纪初到30年代末,即从欧洲工业革命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一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仅仅把工厂生产的iso三体系认证作为质量的载体,iso三体系认证质量也仅指iso三体系认证的使用价值,并把质量管理理解为对iso三体系认证质量的事后把关或事后控制,即靠检验人员根据技术iso三体系认证规定,使用一定的检测手段,对已经生产出来的iso三体系认证进行检测和实验。(二)过程质量的统计控制阶段过程质量的统计控制阶段是指从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末。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已经认识到iso三体系认证的生产过程对iso三体系认证质量的影响作用,认识到过程也是有质量的,过程也应作为质量的载体,并将数理统计与过程质量管理结合,不但预防不合格iso三体系认证的产生,并且也检验iso三体系认证质量。这一阶段由事后检验改为预测、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并使用统计方法进行过程控制。(三)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全面质量管理大约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的。费根堡姆于1961年在《全面质量管理》一书中最先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使iso三体系认证的复杂程度和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人们对iso三体系认证质量及可靠性的要求,对品种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逐渐认识到,iso三体系认证的形成不仅与生产过程有关,而且还与所涉及的其他许多过程、环节和因素有关,只有将影响质量的所有因素都纳入质量管理的轨道并保持其系统、协调的运作,才能确保iso三体系认证的质量。(四)后全面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随着经济、科学及时、文化教育的发展,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日益推动着质量管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不断向前发展。
1.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化管理新时期。随着ISO9000系列标准的逐渐完善以及其被世界绝大多数单位所采用,有力地促进了质量管理的普及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质量体系作为质量管理的载体开始被大家接受,大多数企业推行质量管理都是在质量检验的基础上起步的,按照ISO9000标准要求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使影响iso三体系认证质量各因素和各项质量活动处于受控状态成为广大企业的选择。
2.质量文化管理新时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科技文化的不断发展,追求卓越、质量经营等质量文化理念开始盛行。质量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并相对固化的一系列与质量相关的管理理念的综合。质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基本路径是质量改进、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文化的形成,其在管理对象上突破了以iso三体系认证质量、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为中心,开始强调以人为中心,通过人的行为管理和激励,促使全员正确地工作来保证质量的改进和提高;在管理方法上,从侧重于维持性质量保证的监测控制开始向着眼于持续性质量突破改进等等。
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历史是什么?
1、操作者质量控制(18世纪)
2、 领班的质量控制(19世纪)
3、 检验员的质量控制(1919年)
4、 统计质量控制(SQC)(1924年)
5、全面质量控制(TQC/TQM/CWQC/GWQC)
6、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8
7、9
4、2000、2008版)
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可以看作第一阶段,被称为质量检验阶段; 第二阶段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到20世纪50年代,被称为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第三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至今的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具体的详细内容我之前有在百度上回答过一位朋友的问题, 在我国的发展也分为三个阶段:
1.1979---1989年,全面质量管理的引进和推广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单位主导,自上而下有计划、有重点地向企业引进和推广,1979年,我国颁布了《优质iso三体系认证奖励条例》,这是一项开展提高iso三体系认证质量持久活动的重要举措。
2.1989年----1999年,全面质量管理的普及和深化阶段,1992年,我国
全面质量管理发展历史概述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TotalQualityManagement)的是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质量管理部的部长菲根堡姆(A.V.Feigenbaum)博士。1961年,他出版了一本著作,该书强调执行质量只能 是公司全体人员的责任,应该使全体人员都具有质量的概念和承担质量的责任。因此,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在一个企业内各部门中做出质量发展、质量保持、质量改进计划,从而以最为经济的水平进行生产与服务,使用户或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满意。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四个发展阶段从1961年菲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开始,世界各国对它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使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方法、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应用和发展。概括地讲,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日本从美国引入全面质量管理1950年,戴明博士在日本开展质量管理讲座,日本人从中学习到了这种全新的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当时,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路和概念并没有像如今一样被完整地提出来,但是它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到1970年,质量管理已经逐步渗透到了全日本企业的基层。◆质量管理中广泛采用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企业从质量管理中获得巨大的收益,充分认识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好处。日本人开始将质量管理当作一门科学来对待,并广泛采用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推广和应用,全面质量管理在这一阶段获得了新的发展。◆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得到标准化随着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这种管理方法。198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把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了标准化,并于1987年3月正式颁布了ISO 9000系列标准,这是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因此,我们通常所熟悉的ISO 9000系列标准实际上是对原来全面质量管理研究成果的标准化。◆质量管理上升到经营管理层面随着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往更高层次发展,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被提升到经营管理的层次。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企业界,很多知名学者如朱兰、石川馨、久米均等人,都提出了很多有关这个方面的观念和理论,“质量管理是企业经营的生命线”这种观念逐渐被企业所接受。世界范围内TQM的实施状况和代表人物全面质量管理(TQM)在国外的实施现状60年代以来,菲根堡姆的全面质量管理概念逐步被世界各国所接受,但是由于国情不同,各国企业在运用时又加进了一些自己的实践成果,各有所长。目前,全面质量管理已经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整个世界的工业需要恢复。全面质量管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系统”、以日本为代表的“日本系统”,以及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代表的“前苏联系统”,这三种全面质量管理系统各有自己的特点。◆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系统”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提到无缺陷运动。这项活动来源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为了能够确保军品的生产质量,各个工厂成立了一些最新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系统,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第一次展开了质量成本或质量费用的研究,即认为质量管理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故障费用、评价鉴定费用和预防费用等。◆以日本为代表的“日本系统”从70年代开始,日本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推广全面质量管理,它是在美国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出了QC小组这种全民性的质量管理活动形式,QC小组成为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核心要素之一,菲根堡姆等质量大师都曾到日本激励推动QC小组的活动。到70年代末期,日本国内已经发展出了70万个QC小组,共有500多万成员参与了QC小组活动,这样就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日本系统”。◆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代表的“前苏联系统”为了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业生产,二战结束后前苏联和东欧开始了质量管理方面的研究,代表人物主要有布拉钦斯基和杜布维可夫,他们在前苏联从军品向民品的转换生产过程中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路和模式。前苏联国家为了鼓励质量改进,将杜布维可夫所创造出来的系列方法称为“萨莱托夫制度”。在“萨莱托夫制度”中,对产品或零件制定了明确的规格和标准,这样就使得零件的使用相当便捷,而且能大幅度降低生产的成本。提出生产合乎标准的产品的概念,是质量管理思想上的一个飞跃。此外,“萨莱托夫制度”还提供适当的信息、测定仪器、操作方法来生产并进行充分的培训。全面质量管理(TQM)在我国的发展粉碎“四人帮”以后,整个国民经济急需启动和发展,质量问题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如表1-1所示,我国的全面质量管理从最初的“质量月”活动开始,逐步发展为声势浩大的QC质量小组活动。表1-1 全面质量管理在我国的发展时间 发展状况1978年9月 机械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第一个“质量月”活动1979年 质量管理协会成立1980年 《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制订1990年以后开始贯彻执行ISO 9000质量标准和质量体系认证最近20年来 QC小组注册数量达到1554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