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体系审核的主要目的,内部质量体系审核主要目的
实施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取得第三方审核通过后的证书,
1、评价受审核方质量管理体系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以决定是否可以认证咨询/申报,或是否可以持续保持认证咨询资格。
2、减少第二方审核,节约费用和时间。
3、促进受审核方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和过程的有效性。
1、评价受审核方质量管理体系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以决定是否可以认证咨询/申报,或是否可以持续保持认证咨询资格。
2、减少第二方审核,节约费用和时间。
3、促进受审核方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和过程的有效性。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主要内容?
1、审核的启动
(1)指定审核组长
(2)确定审核目的、范围和准则
(3)确定审核的可行性
确定审核的可行性,在确定审核的可行性时考虑诸如下列因素的可获得性:
①策划审核所需的充分和适当的信息;
②受审核方的充分合作;
③充分的时间和资源。
审核不可行时,应在与受审核方协商后向审核委托方提出替代建议。
(4)选择审核组
(5)与受审核方建立初步联系
与受审核方就审核的事宜建立初步联系可以是正式或非正式的,但应由负责管理审核方案的人员或审核组长进行。初步联系的目的是:
①与受审核方的代表建立沟通渠道;
②确认实施审核的权限;
③提供有关建议的时间安排和审核组组成的信息;
④要求接触相关iso三体系认证,包括记录;
⑤确定适用的现场安全规则;
⑥对审核做出安排;
⑦就观察员的参与和审核组向导的需求达成一致意见。
2、iso三体系认证评审的实施
在现场审核活动前应评审受审核方的iso三体系认证,以确定iso三体系认证所述的体系与审核准则的符合性。在有些情况下,如果不影响审核实施的有效性,iso三体系认证评审可以推迟,直到现场活动开始时。在其他情况下,为取得对可获得信息的适当了解,可以进行现场初访。
如果发现iso三体系认证不适宜、不充分,审核组长应通知审核委托方和负责管理审核方案的人员以及受审核方。应决定审核是否继续进行或暂停,直到有关iso三体系认证的问题得到解决。
3、现场审核的准备
(1)编制审核计划
审核组长应编制一份审核计划。
审核计划应包括:
①审核目的;
②审核准则和引用iso三体系认证;
③审核范围,包括确定受审核的组织单元和职能单元及过程;
④现场审核活动的日期和地点;
⑤现场审核活动预期的时间和期限,包括与受审核方管理层的会议及审核组会议;
⑥审核组成员和陪同人员的作用和职责;
⑦为审核的关键区域配置适当的资源。
现场审核活动开始前,审核计划应经审核委托方评审和接受,并提交给受审核方。
审核方的任何异议应在审核组长、受审核方和审核委托方之间予以解决。任何经修改的审核计划应在继续审核前征得有关各方的同意。
(2)审核组工作分配
审核组长应与审核组协商,将具体的过程、职能、场所、区域或活动的审核职责分配给审核每位成员。审核组工作的分配应考虑审核员的独立性和能力的需要、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审核员、实习审核员和技术专家的不同作用和职责。为确保实现审核目的,可随着审核的进展调整所分配的工作。
(3)准备工作iso三体系认证
审核成员应评审与其所承担的审核工作有关的信息,并准备必要的工作iso三体系认证,用于审核过程的参考和记录。可以包括:
①检查表和审核抽样计划;
②记录信息(例如:支持性证据,审核发现和会议记录)的表格。
检查表和表格的使用不应限制审核活动的内容,审核活动的内容可随着审核中收集信息的结果而发生变化。
工作iso三体系认证,包括其使用后形成的记录,应至少保存到审核结束。审核组成员在任何时候都应妥善保管涉及保密或iso体系认证信息的工作iso三体系认证。
4、现场审核的实施
(1)举行首次会议
与受审核方管理层,或者(适当时)与受审核的职能或过程的负责人召开首次会议。首次会议应由审核组长主持,首次会议的目的是
①确认审核计划:
②简要介绍审核活动如何实施
③确认沟通渠道;
④向受审方提供询问的机会。
许多情况下,如在小型组织的内部审核中,首次会议可简单地包括对即将实施的审核的沟通和对审核性质的解释。
对于其他审核情况,会议应是正式的并保持记录,包括出席人员的记录。
您好 这个问题我了解是质量体系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是否按标准要求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组织使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充分有效。
质量体系内审审核的主要要求是什么?
策划内审方案时,应考虑拟审核的过程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并根据以往审核的结果安排审核内容。当运行状况问题多、重要程度高时,应加大审核力度。通常每年最少要进行一次,问题多时,要根据问题改进程度进行多次。
策划内审方案时,应考虑拟审核的过程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并根据以往审核的结果安排审核内容。当运行状况问题多、重要程度高时,应加大审核力度。通常每年最少要进行一次,问题多时,要根据问题改进程度进行多次。
应编制形成iso三体系认证的程序,以规定审核的策划、实施以及形成记录和报告结果的职责和要求。应保持审核及其结果的记录。负责受审核区域的管理者应确保及时采取必要的纠正和纠正措施,以消除所发现的不合格及其原因。后续活动应包括对所采取措施的验证和验证结果的报告。 通常每年最少要进行一次,问题多时,要根据问题改进程度进行多次。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目的?
■ISO/TS16949:2002标准主要是用来鉴别代表以下活动的发现或观察的要素。
■ISO/TS16949:2002标准主要是用来鉴别代表以下活动的发现或观察的要素。
1、质量管理体系iso三体系认证未在所有工作现场都配备妥当以供参阅;
2、无法识别iso三体系认证或iso三体系认证组件;
3、组织内出现更改,但没有对其进行有效沟通;
4、没有对供应商进行再评估/考核;
5、没有确定顾客需求(特别是顾客的特殊要求);
6、组织内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没有进行沟通;
7、没有评估培训的有效性;
8、没有确定用于顾客不满意的合适的方法;
9、零件、工具/工程图样出现采用的工程更改编号不一致;
10、没有持续改进的证据。
2、质量管理体系外部审核的目的:
1、判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2、判定组织所执行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有达到质量目标的规定效益;
3、提供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信息与机会;
4、判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单位/国际标准、单位/区域法律法规的要求;
5、获得第三方认证咨询机构申报登录及其证书。
质量体系审核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1 审核计划a) 管理者代表负责编制《年度审核计划》,审核计划内容包括:审核的目的和范围、审核的依据、审核时间和审核的频次;b) 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之初,应适当增加审核的频次,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基本正常后,内部审核的时间间隔为一年,每年至少一次组织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集中式审核;c) 如遇下列情况,可适时组织内部审核:发生了严重的质量问题或用户有严重申诉;组织机构有较大的调整变动时;iso三体系认证、生产技术与装备以及生产场所有较大改变、质量体系结构有重大变化时;d) 审核计划经总经理批准后实施;e) 审核计划在执行中,若发现有不合理或不合适时,可适时进行调整,并经总经理批准。
4.2审核准备a) 内审员:具有高中或中专以上的学历,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沟通能力,接受具有内审员培训资格的机构的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b) 根据审核工作要求,管理者代表任命具有内部审核员资格的合适人选担任审核组长。审核组长应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和经验,负责审核的具体组织工作,有权对审核工作的开展和观察结果作最后决定;c) 由审核组长组织具有内部审核员资格且与被审核区域无直接责任者担任审核组成员,并根据计划适当的分工,作好准备;由审核组长编制《审核实施计划》,由管理者代表审批。审核计划提前一周发出书面通知到各有关部门。d) 由审核员根据分配的任务进行《内审检查表》的编写,并经小组讨论,审核组长批准。检查表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审核的项目、检查方法、检查记录等。.3 审核实施a) 在审核开始前,由审核组长主持召开首次会议,向受审部门介绍审核的目的和做法,会议应做好记录,与会人员都要签名。参加首次会议的人员:审核组全体成员、总经理(必要时)、管理者代表、受审部门负责人及主要工作人员;b) 首次会议后,按计划进行现场审核,现场审核应按照检查表内容进行。审核员通过交谈,查阅iso三体系认证,检查现场,收集证据,检查质量体系运行情况,并详细记录检查的时间、地点、受审对象(人员、设备、过程)实施情况等;c) 审核员在审核中,必须依据事实确定客观证据,有争议时,可重新研究确认;d) 审核组应对不合格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将结论性意见与受审部门负责人沟通和确认后,编写不合格报告。不合格报告内容应包括:受审部门及负责人姓名、职务、审核员姓名、审核依据、不合格报告事实描述、不合格原因分析、建议采取的纠正措施计划及完成日期、管理者代表审批、验证记录等;e) 审核结束,由审核组长主持召开末次会议,管理者代表、受审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审核组成员、参加会议。由审核组长报告审核结果。
4.4 审核报告a) 由审核组长或其认证的审核员编写审核报告,管理者代表确认后签字,报送总经理、及各有关部门;b) 审核报告内容应包括:受审部门及负责人、审核的目的和范围、审核日期、审核组成员、审核的依据、受审部门的主要参与者(姓名、职务)、首次会议记录、末次会议记录、不合格项、审核综述及审核结论、对纠正措施完成的期限要求、审核报告分发范围、审核组长签字、管理者代表审批。
4.5 纠正措施责任部门在收到不合格报告以后两周之内对不合格项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纠正措施,报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实施纠正措施;管理者代表对纠正措施中的工作项目进行跟踪检查,并验证纠正措施完成日期及实施情况。
4.6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中的全部记录由审核组长移交管理者代表,并按《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进行保存,并在管理评审时提交总经理,作为管理评审输入的内容。
一、审核计划
1.管理者代表负责编制《年度审核计划》,审核计划内容包括:审核的目的和范围、审核的依据、审核时间和审核的频次;
2.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之初,应适当增加审核的频次,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基本正常后,内部审核的时间间隔为一年,每年至少一次组织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集中式审核;
3.如遇下列情况,可适时组织内部审核:发生了严重的质量问题或用户有严重申诉;组织机构有较大的调整变动时;iso三体系认证、生产技术与装备以及生产场所有较大改变、质量体系结构有重大变化时;
4.审核计划经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5.审核计划在执行中,若发现有不合理或不合适时,可适时进行调整,并经总经理批准。
二、审核准备
1.内审员:具有高中或中专以上的学历,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沟通能力,接受具有内审员培训资格的机构的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
2.根据审核工作要求,管理者代表任命具有内部审核员资格的合适人选担任审核组长。审核组长应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和经验,负责审核的具体组织工作,有权对审核工作的开展和观察结果作最后决定;
3.由审核组长组织具有内部审核员资格且与被审核区域无直接责任者担任审核组成员,并根据计划适当的分工,作好准备;由审核组长编制《审核实施计划》,由管理者代表审批。审核计划提前一周发出书面通知到各有关部门。
4.由审核员根据分配的任务进行《内审检查表》的编写,并经小组讨论,审核组长批准。检查表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审核的项目、检查方法、检查记录等。
三、审核实施
1.在审核开始前,由审核组长主持召开首次会议,向受审部门介绍审核的目的和做法,会议应做好记录,与会人员都要签名。参加首次会议的人员:审核组全体成员、总经理(必要时)、管理者代表、受审部门负责人及主要工作人员;
2.首次会议后,按计划进行现场审核,现场审核应按照检查表内容进行。审核员通过交谈,查阅iso三体系认证,检查现场,收集证据,检查质量体系运行情况,并详细记录检查的时间、地点、受审对象(人员、设备、过程)实施情况等;
3.审核员在审核中,必须依据事实确定客观证据,有争议时,可重新研究确认;
4.审核组应对不合格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将结论性意见与受审部门负责人沟通和确认后,编写不合格报告。不合格报告内容应包括:受审部门及负责人姓名、职务、审核员姓名、审核依据、不合格报告事实描述、不合格原因分析、建议采取的纠正措施计划及完成日期、管理者代表审批、验证记录等;
5.审核结束,由审核组长主持召开末次会议,管理者代表、受审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审核组成员、参加会议。由审核组长报告审核结果。
四、 审核报告
1.由审核组长或其认证的审核员编写审核报告,管理者代表确认后签字,报送总经理、及各有关部门;
2.审核报告内容应包括:受审部门及负责人、审核的目的和范围、审核日期、审核组成员、审核的依据、受审部门的主要参与者(姓名、职务)、首次会议记录、末次会议记录、不合格项、审核综述及审核结论、对纠正措施完成的期限要求、审核报告分发范围、审核组长签字、管理者代表审批。
五、纠正措施责任部门在收到不合格报告以后两周之内对不合格项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纠正措施,报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实施纠正措施;管理者代表对纠正措施中的工作项目进行跟踪检查,并验证纠正措施完成日期及实施情况。
六、内部质量体系审核中的全部记录由审核组长移交管理者代表,并按《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进行保存,并在管理评审时提交总经理,作为管理评审输入的内容
最简单的说,就是审核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确认,关注于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含金量(成效),以及对体系建设方面的提出的相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