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贸易和管理科学的发展,按照
ISO9000系列标准进行
质量体系认证咨询己成为当今国际贸易领域中对供方质量保证能力一个基本要求。为帮助外经贸企业了解ISO9000系列标准的基本内容,我们在此对ISO9000系列标准加以介绍,以供参考。
第一节 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质量管理是现代管理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不断发展,社会消费者对
iso三体系认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质量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对质量管理理论的探索,出越来越丰富。质量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在世界范围的发展,大体上经历过三个阶段,即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一、质工检验阶段
在工业化尚未实现、工厂规模不大的情况下,iso
三体系认证的质量主要依靠工人的... 随着国际贸易和管理科学的发展,按照ISO9000系列标准进行质量
体系认证咨询己成为当今国际贸易领域中对供方质量保证能力一个基本要求。为帮助外经贸企业了解ISO9000系列标准的基本内容,我们在此对ISO9000系列标准加以介绍,以供参考。
第一节 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质量管理是现代管理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不断发展,社会消费者对iso三体系认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质量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对质量管理理论的探索,出越来越丰富。质量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在世界范围的发展,大体上经历过三个阶段,即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一、质工检验阶段
在工业化尚未实现、工厂规模不大的情况下,iso三体系认证的质量主要依靠工人的技巧来保证。随着工业化的到来,生产的发展从客观上提出设置检验工序的要求,因而出现了专职的检验工人。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 许多单位的工业界普遍建立起质量检验制度,配备了专职检验人员,对iso三体系认证的质量进行检验把关,被挑剔出来的废、次品的损失,不断地向人们提出事先预防不合格品产生的要求,以减少企业的损失。这就使质量检验走向了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二、统计质工控制阶段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国际上一般划分的时期为1940-1960年,美国休哈特、戴明等人堤山了抽样检验的概念,最早把数理统计方法引入了质量管理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国防部组织了统计质量控制的专门研究,制订了美国战时质量管理标准,明确规定各种抽样检验的方案以及采用控制图进行预防性控制。美国国防工业采用统计质量控制的成功,使军火工业获取巨额利润,促使民用工业竟相采用,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统计质量控制的运用。五十年代,日本工业引进并运用统计质量控制,为日本工业品的质量崛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型、复杂机械电子iso三体系认证的出现,人们对iso三体系认证质量提出了安全性、可靠性、可维修性、经济性等要求,赋予iso三体系认证(或服务)的质量以更深刻的内涵;随着系统工程广泛应用于管理活动,质量管理活动从iso三体系认证的生产过程向前、向后延伸,逐步揭示iso三体系认证(或服务)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运动规律。1961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经理菲根堡姆,发表了《全面质量管理》一书,强调执行质量职能是公司全体人员的责任,应使全体人民都具有质量的概念和承担质量的责任,并明确指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
iso认证、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有效体系。”六十年代以来,这一新的质量管理理论被各国所接受,并不断完善、提高,为各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的相继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第二节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产生的历史背景
1959年,美国国防部发布了《质量大纲要求》,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质量保证标准。同时,美国国防部还根据不同iso三体系认证的需要发布了MIL-Q-45au8A《检验系统要求》,作为生产简单武器的质量保证标准,此外,美国国防部还制订了一系列补充iso三体系认证,进一步阐述标准的要求,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标准iso三体系认证。
质量保证的作法很快被涉及人身安全的压力容器和核电站等部门采用,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和美国单位标准协会分别于1971年制定发布了有关质量保证标准,国际原子能机构参考美国的经验,于1978车发布了核电站安全质量保证法规。
美国武器装备在世界的重要地位及其质量保证标准所取得的成效,在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各工业发达单位纷纷效仿美国,对民用品也相继制订了质量保证的单位标准。1979年英国和加拿大分别制定了本国质量保证的单位标准;八十年代初,澳大利亚、法国、荷兰、挪威、瑞士、南非等单位也先后制定了质量保证的单位标准;此外,北大西洋公约集团等一些地区和组织也先后制定了一批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
日本在战后从美国引进质量管理方法,1951年,设置了“戴明本奖”和“实施奖”;1960年,开始举办“质量月”活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和“消费者质量管理”活动:1969年,在东京召开第一届质量管理国际大会,其后设置了“日本质量管理奖”,1971年日本成立了质量管理协会。日本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曾指:日本的质量管理活动有六个特征:
1. 公司所有部门和全体成员参与QC活动;
2.几乎全体工作人员都受过QC教育和培训;
3.有不断运转的QC审核体制;
4.普及QC小组活动;
5.基本统计方法和先进方法的使用;6 .民间广泛的宣传及活动。
八十年代后期,美国的工业界对比了美国与日本的质量管理上的差异惊呼美国的质量管理落后于日本。美国质量管理界把质量管理分成七个步骤:iso三体系认证导向、工序导向、系统导向,人为导向、社会导向、成本导各和用户导向。他们认为,与日本相比,尽管美国也强调了所有部门的质量保证,但相当一部分企业的质量管理还停留在前三个步骤上 在以用户、消费者的需要作为质量管理和质量水平的要求上,在高层管理人员亲自制订提高iso三体系认证质量和高效率的方案上,在工业集团质量体系的协调、有效运转方面与美国相比,日本的工业企业有强烈的实践特点。
第三节 质量管理、质量保证的国际标准化
随着质量管理实践与理论的迅速发展,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单位对质量管理中所用的名词术语及质量保证的要求都制定了相应的单位标准。许多公司为了增强生产效力,更好地挑选和控制供应商,纷纷根据本国标准制定公司标准,对公司内部及供方的运行活动制订出质量要求,同时将公司标准经过剪裁以适应内部有关机构的需要。这样做的最终结果是出现了五花八门的标准,各个公司依据不同的标准为不同的客户生产同种iso三体系认证。由于各自的情况不同,在术语概念上、管理方法上、 质量保证的要求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区别,这种状况,给国际贸易与生产的广泛合作,国际间质量相互认证咨询制度的深入开展带来困难。
iso三体系认证和资本流动的国际化趋势,使质量管理的国际标准化成为世界性的迫切需要。在1980年5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加拿大渥太华成立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简称“TC176”),专门研究国际质量管理、质量保证领域的标准化问题并制订质量体系的国际标准。TC176在总结各国质量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数年的努力和各国质量管理专家的反复协商和修改,终于在1987年3月制订并发布了“ISO9000族质量管理、质量保证标准。在标准的执行和实践过程中经过总结并征求各成员国意见和建议于1994庄7月1日发布了第二版ISO9000族质量管理、质量保证标准。
ISO9000族共有五类标准。一类为术语标准,ISO8402-94共有67个同条。二类为质量管理、质量保证两类标准的使用和实施指导,共有四个分标准,目的是更具体地为两类标准的选择和使用提供指南。三类为质量保证标准,共有三种不同的模式。四类为质量管理标准,共有四个分标准,用于企业内部建立质量体系,组织质量管理。五类为支持性技术标准,编号从10000- 10020,俗称“万系列”。上述五类标准中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这两类标准是ISO9000族的核心。 我们应以此为依据,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选用相应的标准,以保证质量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